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速融合发展,汽车产品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智能网联汽车由单一属性的载运工具转变为集办公、娱乐为一体的信息交互式乘用空间。汽车软件升级(OTA)逐步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中广泛应用,成为汽车生产企业迭代产品功能、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风险边界不断“延展”,在人、车、路等传统风险因素基础上出现了“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三大安全领域,系统故障、功能设计不足、人机共驾权责不明、地理环境干扰、网络攻击等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不得不面对的新风险。智能网联汽车以“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新一代汽车为定义进入大众视野,发生事故后比传统交通事故更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于针对“自动驾驶事故”的政策、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事故处理时间远高于传统交通事故处理周期(例: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死亡事故处理历经了5年),舆论的过度发酵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带来的股市动荡,极不利于依靠资本市场发展的自动驾驶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已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智能网联汽车现阶段主要通过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技术手段规避安全风险,但自动驾驶长尾问题仍然存在,其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向产品化、商业化转变过程中安全风险与风险规避手段存在博弈,导致安全风险无法被充分识别或通过ODC进行限制,因此需要跳出技术视角识别安全风险并建立应对机制。目前国内尚未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故的统计机制,仅能通过新闻报道、自媒体发声等渠道获取信息。由此,需要建立多渠道的安全风险信息跟踪机制,扩大安全风险识别范围。
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这一概念可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在开发、制造、生产、销售活动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证。
机动车保险是处理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现行的保险产品不适配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车险条款也无法为自动驾驶系统导致的事故提供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事故样本有限,传统汽车保险的核保定价方案难以适用,亟需设计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保险产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计划携手全行业共同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风险开展研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故信息跟踪、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创新三方面切入。
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事故情况,深入了解事故类型和频率,梳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风险边界。
聚焦如何在企业内部培养和巩固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融入到日常运营中。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保险产品创新可行性,兼顾安全底线与技术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王 辰 18701569945(微信同)
丁 钰 18601632601(微信同)
邮箱:wangchen@china-icv.cn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于2017年6月12日组建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工信部作为联盟指导单位。联盟自成立以来,已从行业自发成立的组织,发展成为既支撑政府决策、又服务行业发展的创新机构,充分发挥了跨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按照约定的工作机制,联盟在政策和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标准法规、测试示范、产业化推广、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