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车联网安全研究:威胁、对策与未来展望

车联网安全研究综述:威胁、对策与未来展望

摘要

       车联网作为一个支撑交通管理、信息服务、车辆控制等各类功能的集成网络,为车、路、人、云等不同实体提供信息服务,为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带了极大帮助. 然而,庞大而复杂的网络架构也曝露了大量的攻击面,进而可能造成车辆失窃、信息泄露、驾驶故障等安全事故.

       本文首先在深入总结现有车联网安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车联网架构分为了车内网和车外网2部分,再进一步细粒度地将车内网划分为固件层、车内通信层和应用决策层3个层级,将车外网划分为设备层、车外通信层和应用与数据层3个层级. 然后,基于该架构系统性地分析总结了每个层级目前所面临的攻击威胁,并且归纳比较了每层能够采取的安全对策. 之后,本文针对性地介绍了当前车联网安全关键技术. 最后,本文展望了车联网安全未来的研究方向.     


内容简介

      首先在深入总结现有车联网安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车联网架构分为了车内网和车外网2部分,再进一步细粒度地将车内网划分为固件层、车内通信层和应用决策层3个层级,将车外网划分为设备层、车外通信层和应用与数据层3个层级.

      然后,基于该架构系统性地分析总结了每个层级目前所面临的攻击威胁,并且归纳比较了每层能够采取的安全对策.

     之后,针对性地介绍了当前车联网安全关键技术.

      最后,展望了车联网安全未来的研究方向.


亮点图文

       图1展示了近5年网络安全顶级会议中车联网安全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近年来车联网安全文献数量显著增多,说明车联网安全开始逐步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关注,对车联网安全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势在必行.

       车联网可以分为车内网和车外网两大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 车内网实现了车辆内部的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和执行,以总线通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方式. 车外网中,车辆本身作为一个通信实体,参与构建了车、路边基础设施、云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各个设备间的交互协作体系. 同时,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也各不相同,包括了3G/4G/5G、WiFi、蓝牙、LTE-V等多种通信方式.

      车内总线协议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本地互联网络(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FlexRay和媒体导向的系统传输(media oriented system transport, MOST)等. 如表1所示,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通信协议,通过差分信号对数据进行传输,支持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2种模式,旨在进行快速、可靠的通信. CAN总线连接的各ECU采取竞争方式向总线传输数据,通过报文标识符决定优先级,较高优先级的节点先发送报文,其余节点等待总线空闲后再次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CAN总线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车内通信协议,现有的车内网通信安全的研究也聚焦于CAN总线的规则、策略和漏洞利用.LIN总线是一种低成本串行通信协议,由一个主节点和若干从节点构成,可靠性及性能较低. LIN总线报文发送的顺序是确定的,不是事件驱动的,即没有总线仲裁,常用应用于车窗、雨刮器和空调等模块上. FlexRay总线具有高带宽、高容错和灵活的拓扑结构等特性,采用周期通信的方式,但是成本和复杂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实时应用,如车身电子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等. MOST总线是一种专为车载多媒体应用设计的总线标准,使用光纤作为物理传输介质,具有极高的传输速率,并提供自动配置和网络管理功能,为车载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供了高效、稳定和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车内网可分为固件层、车内通信层和应用决策层,事实上每一层都可能作为攻击者的目标,造成车辆失窃、故障、失控等严重后果,图3展示了车内网中的主要攻击威胁手段.

       车辆内部各部件通常会使用汽车总线协议进行通信,而其中CAN总线应用范围最广,成为了攻击者的首要目标.CAN主要被设计用于可靠和快速的通信,但因其缺少安全认证和防御机制,所以抵抗消息伪造、篡改、拒绝服务以及物理访问攻击等其他安全威胁的能力较弱,攻击者能够轻易地通过受损ECU访问CAN总线发送和删除消息,误导车辆做出错误决策,甚至可以截获CAN总线上的消息进行篡改,影响车辆正常运行等. CAN总线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检查,以及协议规则不完善导致的协议漏洞. CAN总线上的报文采用明文广播的通信方式,报文帧分为标准帧和扩展帧2种类型,具体格式如图4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报文并不提供发送方和接收方地址,其ID位只表明消息优先级,在总线仲裁阶段优先级高的报文获得总线通信权,且报文只提供简单的CRC校验位. 

     随着车辆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不断提升,车辆与外部网络的交互能力与通信量也急剧增加. 然而这种趋势还带来了愈加严重和复杂的车外网安全威胁,导致车辆面临被远程攻击、恶意控制、车辆位置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出现大量网联汽车被批量控制,从而造成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如图5所示.

     车内通信层的安全对策除了对车内协议(如CAN总线)进行安全增强以外,还包括了对ECU的身份识别,表2对近5年车内通信层代表性的安全对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目前,车外网设备层安全对策主要致力于解决车辆身份安全威胁,因此车联网密钥协商和身份认证协议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但是根据2.2.1节所述,在解决车辆身份认证问题,实现对虚假身份识别的同时,还需要考虑2方面的挑战:1)对车辆身份、位置等隐私信息的保护;2)对恶意车辆的追踪. 为了克服这2个挑战,现有研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同态加密[32]、椭圆曲线[35]、属性加密[36]、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37]等,表3从核心方法、隐私保护、溯源性、特征、场景5个角度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

挑战与展望







 

       车联网是由VANETs演变而成的,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而高带宽低时延的5G通信时代的到来,使得车联网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车联网安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大量的车联网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车联网中仍旧存在极多的安全场景需要探索. 

    1. 车联网协议逆向

目前,车联网协议逆向算法针对下层CAN协议逆向工程的分析相对较多,上层协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协议分析的精度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 实时通信场景安全防护

车联网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极高,这是车辆能够迅速获取数据并做出决策的基本前提. 因此,车外网中短程的车际通信和车路通信,以及车内以太网通信都将会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3. 车联网模型安全与隐私

人工智能是车联网的核心要素之一,除了传统的集中式模型训练方法外,联邦学习等新型模型训练方式也在被应用于车联网场景中.

    4. 车联网漏洞挖掘

车联网的固件、通信和应用中都存在着大量已知/未知的漏洞,这些潜在的漏洞一旦遭到攻击者利用,将造成无法估量的风险. 现有的车联网漏洞挖掘工作还较少,存在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


总结

       本文结合现有的车联网安全相关文献研究,针对复杂多样的车联网场景,对车联网架构进行了细粒度的划分,从车内网和车外网2个部分考量,划分出了固件层、车内通信层、应用决策层、设备层、车外通信层和应用与数据层6个层级. 基于该细粒度架构,我们详细总结了每一层中存在的攻击威胁,同时分析归纳了每层目前采用的安全对策. 此外,我们针对性地介绍了目前车联网安全所需要的几类关键技术,指出了其作用、挑战和现有工作. 最后,我们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车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格式


 

况博裕, 李雨泽, 顾芳铭, 苏铓, 付安民. 车联网安全研究综述:威胁、对策与未来展望[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doi: 10.7544/issn1000-1239.202330464.

Kuang Boyu, Li Yuze, Gu Fangming, Su Mang, Fu Anmin. A Review of Internet of Vehicle Security Research: Threats, Countermeasures, and Future Prospects[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i: 10.7544/issn1000-1239.202330464.

扫码可获取全文


 
关注J-CRAD服务号

同步网站功能

手机获取网刊

 
近期专题系列

专题 | 面向开放场景的可信人工智能前沿进展

专题 | 泛在计算

专题 | 时间敏感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专题 | 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分析

专题 | 算力网络

专题 | 程序语义深度理解前沿进展

【专题】数据安全与智能隐私保护研究
【专题】智能化软件与软件控制论
【专题】数据挖掘前沿进展
【专题】空间数据智能
量子计算专题

论文精讲系列

论文精讲 | 基于公共情感特征压缩与融合的轻量级图文情感分析模型
论文精讲 | 面向边缘智能的协同推理综述
论文精讲 | ZB+-tree:一种ZNS SSD感知的新型索引结构
论文精讲 | 基于知识增强的文本隐喻识别图编码方法
论文精讲 | 基于网络流量的私有协议逆向技术综述

论文精讲 | 类脑处理器异步片上网络架构

论文精讲 | 因果机器学习的前沿进展综述


亮点论文系列

特邀评述(来自滑铁卢大学沈学民院士) | 优化无人驾驶系统仿真模糊测试

特邀评述(来自华东师大蒲戈光教授) | 黑盒验证:无人驾驶系统安全挑战的解决途径

亮点论文(复旦大学杨珉团队) | 面向无人驾驶系统的仿真模糊测试:现状、挑战与展望

特邀评述(来自清华李国良教授) | 智能系统软件的机遇和挑战

亮点论文(上海交大陈海波团队) | 机器学习方法赋能系统软件:挑战、实践与展望

特邀评述(来自腾讯高剑林总监) | 香山高性能处理器:一个新的科技平台实践

亮点论文 (来自中科院包云岗团队)  | 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设计与实现

特邀评述 | 龙架构:一种开放自主指令集架构的实践

亮点论文 | 龙芯指令系统架构技术

2023年目录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8期(投票评选您最感兴趣的论文)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7期(投票评选您最感兴趣的论文)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6期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5期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4期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3期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2期

目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年第1期


2022年论文合辑系列
合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2年刊登综述论文
合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2年刊登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论文
合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2年刊登人工智能相关论文
合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2年刊登体系结构相关论文 
合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2年刊登软件技术相关论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